杭州西站仅仅只是一座高铁站城吗?远远不止…
西站的方案中,高铁是全高架入站,也就意味着城区不会被铁路所割裂,更不会形成像东站周边那样,弯弯绕绕的断头路。
杭州西站综合体规划方案西立面效果图
杭州西站既有高铁,也有地铁——实打实的双铁TOD项目。
设计难度自然不小,得想方设法让站房的设计人性化,把步行距离降到最短;也得绞尽脑汁把购物中心、写字楼、酒店、住宅集合在一起,如此才能迅速集合城市活力,成为未来科技城无可争议的绝对中心。
站房总共地上5层:一层是高铁出站层和通行公交、大巴、出租车、社会车辆等综合交通设施层;二层是快速出站和城市服务设施层;三层是高铁站台层;四层为高架候车厅和高架落客平台层;五层是空中花园连廊和候车室旅客服务层。地下空间的部分则为城市轨道交通和停车设施。
但如果只是这样,那么西站也终究只是一座站房。它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,并非只是承担快速出行的任务,更要成为城市的核心。
杭州西站规划方案鸟瞰图
西站当然不只是西站
从已有的规划上看,这座高铁新城有【一心、一园、一带、多组团】,和杭州西站是一同整体开发建设。
一心自然指的是城市核心,就是西站本身以及站城综合体。整个站城综合体的初步方案,建筑面积大约有130万平方米,有文化、商业、休闲、公寓、办公等各种业态;
一园是北边还没正式命名的两山公园;
一带是一条联山融水的人文生态带;
多组团则是指多个复合型社区。
这样的规划下,从杭州西站往南看,是蒸蒸日上的未来科技城,已经不需要多说它的意义;往北看则是申遗成功两个多月的良渚文明,是持续生长的良渚新城。
两个区域,都在西站的辐射圈内;两个区域,能通过西站,隔空握手,互相牵拉着一起发展。
事实上还是不止。一个枢纽的作用,是把周边的能量都聚集起来:已基本建成的未来科技城1.0,已铺满规划的未来科技城的2.0,生态与文化都不缺的良渚,还有城西科创大走廊两端的云谷小镇和青山湖科技城……
如果把杭州西站枢纽仅看成是一个高铁站,那就理解狭隘了。杭州西站枢纽汇集高铁、地铁、公交、大巴、网约车、出租车、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。据悉,近期杭州西站枢纽会引入机场轨道快线、地铁3号线2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,远期预留2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接入条件。
机场轨道快线和地铁3号线在站房正下方设站,乘客可以同台换乘;预留的2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分别在站房南北两侧设站。杭州西站枢纽汇集高铁、地铁、公交、大巴、网约车、出租车、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。
据介绍,机场轨道快线是杭州市第一条开工建设的轨道快线,设计时速120公里,串联杭州西站、杭州东站、萧山机场三大综合交通枢纽,规划与12条地铁线路换乘。
将来,旅客通过乘坐机场轨道快线,自西站枢纽至杭州东站时间约25分钟,至萧山机场约45分钟。
两山公园(待命名)示意图
一朵“云”
打造13平方公里科创新城
从设计上来说,杭州西站枢纽站房和站城综合体整体以“云”的形象出现,形成既统一、又鲜明的整体造型。
“云”既呼应了杭州独有的山水格局,又象征了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科技精神。根据站城综合体概念方案,地上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,分布于站房南北两侧,规划文化旅游、科创交流、商业商务、酒店公寓等业态。
在建设西站枢纽的同时,按“TOD模式引领,枢纽复合开发,用地组团布局,空间大疏大密,城景有机结合”的理念,以西站枢纽和站城综合体为核心,划定周边13平方公里区域作为科创新城范围区进行整体开发。
据介绍,科创新城整体开发规模约1200万平方米,结合西站枢纽的辐射效应和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总体规划,将打造成为站城一体、三生融合的生态科创新城。
西站串起的,可不止是周边区域。
杭州西站的总规模为11座站台20条轨道线,比杭州东站略小。今后将引入新建的商合杭、沪乍杭、杭温、杭临绩等路线,可以通达上海、南京、黄山、武汉、南昌及省内各个方向。
是,没错,上海、南京、合肥、武汉、温州,等等……
长三角一体化,从城市间的密集互动开始,人的互动、产业的互动、交通的互动。就像虹桥为什么会成为总部办公的必选项之一,互动起来更高效,是企业的重要衡量标准。